您所在位置:首页 >产妇饮食 > 正文

月子期妇女的科学饮食

一、月子期合理营养膳食的重要性

 

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,约需要6-8周,此期称为产褥期,又称产后。产后一周称“新产后”,产后一月称“小满月”,产后百日称“大满月”,即所谓“弥月为期”,“百日为度”。通常人们所说的“坐月子”指的是产后的“小满月”,在此阶段,妇女同产前一样,仍需要科学营养的膳食,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



(一)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

 

产后康复包括以下3方面:(1)因分娩导致身体丢失一部分血液,需要及时补充,即通过调理恢复气血的亏耗。(2)因分娩造成生殖器及相关器官的损伤,需要修复。(3)分娩用力与情绪变化带来的体力消耗,需要及时弥补,强化体质。产妇的整个康复过程伴随着内分泌代谢的巨大变化,如果产后不能及时地补充足够的高营养物质,将不能满足月子期产妇生理代谢的需要。

 

(二)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

 

产妇月子期要承担起给新生儿哺乳的重任,其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、发育。因此,是否具有科学营养的膳食关系到婴儿能否摄取优质的母乳,健康的成长。

 

(三)有利于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

 

祖国医学认为,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方面:一是亡血伤津,易致产后血晕、产后发热、产后痉病、产后大便难等。二是元气受损,可致产后小便不通、恶露不绝、产后汗症等。三是瘀血内阻,可致产后腹痛、产后发热、产后抑郁等。四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。因而,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充气血的亏耗,并使得补而不滞,防止瘀血的产生,又能固护卫表,防止各种外感疾病。从现代医学角度上讲,合理的膳食有利于防止产后骨质疏松、营养不良、内脏下垂、月经不调等疾病的发生。

 

二、祖国医学对产褥期及哺乳期妇女生理学特点的认识

 

产后妇女具有特殊的生理学特点,由于分娩时的产创与出血和产程中用力耗气,产妇气血骤虚,因此,新产后可出现畏寒怕冷、微热多汗等“虚”象;又分娩后子宫缩复而有腹痛及排除余血浊液等“瘀”候,故产褥期的生理特点是“多虚多瘀”。相关研究基本证实了分娩后产妇存在“虚、瘀”状态,服用“补虚化瘀”的中药复方,“虚、瘀”状态明显改善,能提高产褥期生理复旧功能。

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,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,也称红恶露,约持续3-4天干净;后渐变淡红,量由多渐少,称为浆液性恶露,约7-10天干净;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,约2-3周干净。如果血性恶露10天以上仍未干净,应考虑子宫复旧不良或感染,当予以诊治。

关于哺乳生理,顺产者,产后30分钟即可在床上开始哺乳,令新生儿吮吸乳头,以刺激乳头尽早泌乳,促进母体宫缩,减少产后出血,建立母子亲密的感情,婴儿吸吮免疫价值极高的初乳,不仅促进胎粪排出,还能增强抗病能力。乳汁由精血、津液所化,赖气以行。《景岳全书 妇人规》说:“妇人乳汁,乃冲任气血所化。”精血津液充足,能化生足够的乳汁哺养婴儿,哺乳次数按需供给。

 

三、产后营养需求

 

坐月子期间,要保证尽量多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,产后所需的营养不比怀孕期间少,产妇和婴儿都需要各种营养成分,为了保证产妇身体的恢复和乳汁有充分的营养,产妇的食物中不但要含有一定量的动物蛋白和脂肪,还要保证充足的钙质,更不可缺少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。尤其多吃些含蛋白质、钙、铁丰富的食物,如:牛肉、猪肉、羊肉、鱼、鸡蛋,特别是动物的肝脏,除富含蛋白外,还含有丰富的铁及多种维生素;牛奶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钙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、维生素D等,是补充体内钙质的好食品,另外,豆类及豆制品所含的蛋白质是植物性食物中最好的蛋白质,产妇可以多吃一些。

 

四、产后饮食原则

 

月子期的饮食原则:“食材要温和、新鲜,营养要均衡,少食多,视产妇的身体状况调整食材,要有正确的烹饪方式”。

 

(一)选择温和、新鲜的食材

 

和以前相比,现代人摄取的营养已经很充分,因此在坐月子期间应该把握“重质不重量”的原则来进行食补。所谓重质,指的是食材的品质,应选择新鲜、温和的食材,新鲜的食材不仅口感好,还能提供充足养分,而温和的食材又不具有刺激性,能够降低产妇肠胃的负担,同时避免消化不良、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。尽管如此,如葱、姜、大蒜等食物虽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但作为调料,做菜煲汤时,适量应用,不仅使汤菜味道可口,增进食欲,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有利于产后康复,并不是强调完全不使用。

 

(二)营养要均衡

 

做到营养均衡,要把握以下几点:“富有营养、粗细夹杂、荤素搭配、多样变化”。产妇的营养要全面,保证荤素搭配,不可偏食,才能满足自身和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,必须纠正挑食、偏食的不良习惯,也不要道听途说的盲目忌口;注意主食不要吃得太精,不要只吃粳米白面,还应多吃玉米、小米等其他杂粮,主食也要多样化,否则造成营养不全面。更别为了体型的恢复,刻意减少进食量。

 

(三)少食多

 

在坐月子期间,不是吃得越多越好,吃得太多不仅会造成浪费,更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,引起消化不良,应该做到少食多餐,可以每日食5餐或6餐,既保证饮食的量和种类,更重要的是保证多种营养的合理吸收。

 

(四)视产妇的身体状况调整食材

 

坐月子期间,随着时间的变化,产妇的身体状况也有所不同,需要由不同的食材来调理身体,这也是由产褥期及哺乳期妇女生理学特点所决定的,如产后1-2天内,产妇应当吃蛋白质、矿物质、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;产后1周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,以鸡汤、鱼汤、排骨汤为主,并选择加入有助于补充血容量、排出恶露、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;产后1-2周重点在于促进代谢、恢复体力、补筋壮骨、预防产后腰酸背痛等,并可以开始吃麻油料理的食物;而第3、4周重点在于调养体力、调理身体机能等,这一阶段便可以开始吃酒的料理。从祖国传统中医学对产后妇女生理变化及“多虚多瘀”特点的认识上看,产后选择食材进补也应分为四个步骤,第一步补血化瘀,第二步养血化瘀兼补气,第三步补气健脾祛湿,第四步补气养血益肾。

 

(五)要有正确的烹饪方式

 

月子期间,尽可能采用炖、煮、煲等方式,少用油炸、油煎等烹调食物。因为油炸、油煎的食物不仅会导致产妇上火,并可影响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。

 

五、产后饮食禁忌

 

(一)生冷、寒凉的食物

 

“胎前如火,产后如冰”,妊娠期妇女血容量、心率、心排血量及耗氧量均

呈现增加状态,容易让产妇出现火热的症状。而当产妇分娩后,机体的热量骤然减少,心率减慢,又有产后排汗、恶露、哺乳等消耗能量,导致气血不足,而使产妇常常出现寒冷症状。因此,产后应忌食生冷食物,因为生冷的食物损伤脾胃,影响消化,导致瘀血滞留而引起产后腹痛、恶露不断等疾病的发生。生冷、寒凉的食物如冰品、饮料、梨、柚子、西瓜、椰子、绿豆等。

 

(二)过酸的食物

 

妇女在妊娠期间,因体内激素的变化,唾液减少,口腔环境变化,牙齿容易受损,因此在坐月子期间也应该避免食用柠檬、醋、酸梅等较酸的食物,影响口腔及牙齿的健康。

 

(三)辛辣、刺激的食物

 

坐月子期间,避免食用腌制品、咖啡、咖喱、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,这些食物可助内热,导致口干、便秘等火热现象。

 

(四)油腻的食物

 

油腻的食物会造成脾胃功能受损,产妇本身的肠胃功能就较弱,食用大量油腻的食物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,应该尽量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

 



上一篇:孕妇饮食禁忌:胎儿最需要的5种营养    下一篇:(三)第37周—40周饮食与营养方案